冬天靜悄悄的走了,春天來了,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者充滿了春天的氣息。小編收集了關于春天的成語故事,歡迎大家閱讀!
春天的成語故事
流水落花
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間,寫下《浪淘沙令·簾外雨潺潺》:
簾外雨潺潺,春意闌珊,羅衾不耐五更寒。
夢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貪歡。
獨自莫憑欄,無限江山,別時容易見時難。
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
后世用“流水落花”形容春殘的景象,也比喻好時光的消逝。
孔子說”不學詩,無以言”又說”《詩》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,多識于鳥獸花木之名”。在中國古代,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可以說,中國就是詩的國度。 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老先生也說:”中國古人作詩,是帶著身世經歷、生活體驗,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寫的。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,千百年后再讀其作品,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,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。”
有關春天故事
寸草春暉
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
釋義“寸草”,指小草,象征子女,“春暉”指春天的陽光,象征母親的慈愛。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,難以報答。
唐代的詩人孟郊,寫過一首題為《游子吟》的詩。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,表達了一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。讀來令人感動。全詩只有短短六句,大意是這樣的:
即將漂泊異鄉的兒子啊,
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。
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,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。
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心, 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?
成語“寸草春暉”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。
寸草春暉的成語故事延伸
【注音】 cùn cǎo chūn huī
【出處】唐·孟郊《游子吟》詩: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”
【解釋】 寸草:形容兒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樣微弱。春暉:象征母親的慈愛。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。比喻難以報答父母的恩情。
【用法】 復句式;作主語、謂語;比喻父母養育之恩難報答
【近義詞】 反哺之私、春暉寸草
【反義詞】六親不認、數典忘祖
與春天有關的成語故事:寸草春暉點評
天下的父母都如同詩中所寫,對待自己的兒女細致入微,看似平凡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舉動。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,同樣父母對我們的恩情與呵護也是我們一輩子都還不了的。只有懂得感恩父母,才能算是一個乖孩子。這個故事也提醒著我們要珍惜時光,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,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。
唯美春天成語故事
春夢無痕
由于蘇軾一直對當時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對態度,在一些詩文中又對新法及因新法而顯赫的“新進”作了譏刺,于是政敵便彈劾他。蘇軾被貶為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,在州中安置,不得簽署公文。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達黃州,寓定惠院。五月二十九日,家人也遷到黃州,于是遷居臨皋亭。1081年(元豐四年)正月二十日,往岐亭訪陳慥,潘丙、古耕道、郭遘將他送至女王城東禪院。1082年(元豐五年),蘇軾四十七歲。他于這一年正月二十日與潘、郭二人出城尋春,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詩寫下和詩。詩寫道:
東風未肯入東門,走馬還尋去歲村。
人似秋鴻來有信,事如春夢了無痕。
江城白酒三杯釅,野老蒼顏一笑溫。
已約年年為此會,故人不用賦招魂。
第二聯“人似秋鴻來有信,事如春夢了無痕”,人如候鳥,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動。鴻雁南來北往,即使年年如此從不懈怠,在瞬息萬變的宇宙中也不會留下什么痕跡。人之如候鳥,正在于此,只不過人間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復雜得多;但同樣,人因有感而動,其中一切經歷、一切思緒,也只如春夢一般,時過境遷,了無痕跡。
有關春天的成語寓言原文地址:http://www.akzqw.cc/zhishi/34054.html